【線上名師第二講】申荷永教授談疫情下焦慮與壓力的緩解與轉化
我已經有城大校友會賬戶, 馬上登入

「疫情下澳城大慰問學生線上名師講座」第二講今天開講,由著名心理學家、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長申荷永教授帶來「面對疫情,焦慮與壓力的緩解與轉化」主題講座。

申教授從疫情與心理恐慌的詞源關係談起,指出pandemic與panic共同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潘神(Pan),是除心靈女神Psyche與愛神Cupid外與心理學本義相關的又一重要意象。因而,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面對與理解疫情下的恐慌,將焦慮和壓力轉化作自我認識與心性發展。隨後,申教授以「心靈花園」公益項目為例,指出在抗疫心理援助等活動中要主動應對,積極前行,呼籲大家遵從命運呼喚,探索生命意義,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認識自我是解決壓力的第一步。申教授以基於「生活事件量表」的公式,説明生活變故會增加公式中分子的壓力數值,當壓力超過閾值則可導致罹病。從自助心理學角度來看,焦慮與壓力本身是身體自我防禦的結果,正如發燒是人體的防禦機制。為提高自身抵抗壓力的韌性,應最大限度提高分母數值。申教授援引美國心理學會(APA)主席R. Fowler的案例與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論,鼓勵大家採用MBTI測試等方式認識自己,並用自信的中介作用,減緩壓力影響,增强自我防禦機制,恢復心理彈性,使內在的心理的復原力發揮作用。同時,申教授也倡導通過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等渠道尋求社會支持,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最後,申教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心性發展的源頭活水,分別引用莊子《人間世》中「無聽之以耳,聽之以心」、慧能法師《六祖壇經》中「何其自性」等典故,引證漢字中的美好意象,提倡運用莊子的心齋聽息、呼吸調息等方法調理身心,改善睡眠。結合繪畫、音樂、舞動等表達性藝術方法,以及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沙盤遊戲等手段排解躁鬱,研讀心理學書籍,從自然風物中觸景生情,尋求精神慰藉,從而「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做到安心、養心、洗心。

會後,同學們對講座內容津津樂道,就「潘神」等意象進行踴躍發問,内容兼具專業性與普適性,拓展廣度與深度,引人深思,予人啟迪。如欲重溫,請按此回看講座視頻。

明日(10月8日)將由著名跨文化交際專家金立賢講座教授帶來專題講座,精彩不容錯過!期待同學們線上觀看!


講座:跨文化溝通—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做

時間:10月8日(星期五) 09:30-10:30

主講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金立賢講座教授

主講人簡介:金立賢現任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和應用語言學講座教授。在英國高等教育範疇累積了超過三十年的經驗,並擁有豐富的語言學教學及科研經驗,為中外培養了許多博士生。她在中國、賽普勒斯、土耳其、中國香港和美國的大學講學,開展語言學,語言教育,跨文化交際,學習的文化研究,質化研究法,高教國際化等課程及培訓,帶領學術團隊多年獲得英國政府機構研究基金和歐盟的項目,發表了幾百篇/本高校教材、學術書籍和文章。她的研究方向和發表著述涉及領域包括跨文化溝通、學習的文化、雙語評估、病理語言學、兒童語言發展, 敘事分析、隱喻分析、跨文化學習和中國英語學習者。

精彩預告:本期講座將側重於跨文化交流(IC)的三個 W:什麼、為什麼和如何做。介紹一些IC的基本概念和示例開始,例如什麼是文化、溝通或跨文化交流?也將與同學們討論學習IC的理由,以及提高在日常交流、未來工作和國際多元環境中IC能力的方法,通過展示對學習文化的理解來幫助大家更有效地學習學科/專業。


了解詳情: 澳門城市大學官網 City U